acacia

律诗中几种特殊的对仗

   “对仗”类似于“对联”,要求一联中上、下两句结构相同,词性相同,词义相关,也就是所谓的“天对地,雨对风,大陆对长空”。我们以前著文谈过对仗,谈过“工对”、“宽对”和“流水对”,本文再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对仗,并谈谈律诗中比较特殊的“偷春格”、“藏春格”、“蜂腰格”。

一.隔句对

   对仗一般是上、下句邻句对,但也有隔句对,即在四句诗中,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,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。比如李白的《送殷淑》:

白鹭洲前月,天明送客回。

青龙山后日,早出海云来。

   第一句“白鹭洲前月”对第三句“青龙山后日”;第二句“天明送客回”对第四句“早出海云来”,隔句对得很工整。

白居易这几句诗:

飘缈巫山女,归来七八年。

殷勤湘水曲,留在十三弦。

   很明显,也是隔句对。隔句对其实历史很久远,我们耳熟能详的《诗经》中名句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其实就是隔句对。

二.借对

    借对分为借义对和借音对。借义对就是利用词的多义性,通过该词的另一个意思和对句中的相应字词构成对仗,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,比如杜甫《曲江》中这句:

酒债寻常行处有,

人生七十古来稀。

“寻常”在此诗中的本意是“平常”,是个副词,和下句中的“七十”自然不对,但这里的“寻常”借用了长度单位的“寻”和“常”,从而和七十形成对仗关系。

上面是借义对的例子,借音对是利用同音关系形成对仗,比如孟浩然这两句:

厨人具鸡黍,

稚子摘杨梅。

   两句中的第四个字“鸡”和“杨”本不相对,但这里“杨”借同音“羊”和上句中的“鸡”形成借音对。

   借音对多见于颜色对中,比如“篮”借“蓝”,“清”借“青”,“珠”借“朱”等。

例如杜甫这联:

思家步月清宵立,

忆弟看云白日眠。

“清”和“白”本不相对,但“清”借同音字“青”和“白”形成对仗。

   有人(比如洪迈、严羽等)还提出过“当句对”,即在一句中使用对仗。比如杜甫的“小院回廊春寂寂,浴凫飞鹭晚悠悠”,“小院”对“回廊”,“浴凫”对“飞鹭”。我不赞同这个观点,这两句间确实是对仗的,但不存在“当句对”,一句内只能叫连用了同类词,跟对仗没有什么关系。

   谈完对仗,再谈律诗中几种特殊的格式。

律诗颈联是必须对仗的,颔联一般也要求对仗,当然颔联不对仗的例子也有不少。

三.偷春格

   如果律诗不是颔联、颈联对仗,而是首联、颈联对仗,相对于把对仗从颔联提前到了首联,就像梅花提前于春天开放,故叫作偷春格,这个名字很形象。

例如王勃著名的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

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

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

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

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

  这首诗首联和颈联对仗,而颔联不对仗,所以属于偷春格。

四.藏春格

   与之相反,如果颔联不对仗,而尾联对仗,相当于把对仗拖后了,类似荷花晚于春天开放,故叫藏春格。

比如杜甫这首《早花》:

西京安稳未,不见一人来。

腊日巴江曲,山花已自开。

盈盈当雪杏,艳艳待春梅。

直苦风尘暗,谁忧容鬓催。

   这首诗颔联不对仗,而是颈联和尾联对仗,所以属于藏春体。

五.蜂腰体

如果律诗只有颈联一联对仗,相当于诗的腰变细了,所以称之为蜂腰格。比如李白这首《塞下曲》:

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

笛中闻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
晓战随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

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

   这一首诗只有颈联对仗,所以属于蜂腰体,崔颢著名的《黄鹤楼》也属于蜂腰体。

评论

热度(4)